北京时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宴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与,作为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幕式上,绚丽的灯光、精彩的表演以及充满创意的点火仪式,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赞叹。
本届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是B体育 - BSPORT - B体育官网冬奥历史上设项最多的一届,中国代表团派出了176名运动员,参加全部7个大项的角逐,这也是中国冬奥代表团规模最大、参赛项目最全的一次,在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由速度滑冰名将高亭宇和钢架雪车运动员赵丹共同担任旗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风采。
中国健儿表现亮眼,多项突破引关注
比赛首日,中国短道速滑队便传来捷报,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以2分37秒348的成绩夺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斩获首金,这场胜利不仅点燃了全国观众的激情,也为中国队在后续比赛中注入了强大信心。
随后,中国选手在多个项目中实现历史性突破,年仅17岁的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摘得银牌,成为中国首位在该项目上获得冬奥奖牌的运动员,他在决赛中的高难度动作和稳定发挥,赢得了现场观众和对手的尊重,赛后,苏翊鸣激动地表示:“这块奖牌属于所有支持我的人,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未来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18岁的谷爱凌以惊人的表现夺得金牌,她在最后一跳中挑战了从未在比赛中完成过的偏轴转体1620度动作,以总分188.25分逆转夺冠,谷爱凌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队再添一金,也让她成为全球瞩目的体育新星,赛后,她表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冰雪运动。”
冰雪运动普及加速,全民热情高涨
本届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据统计,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超过3亿,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各地冰雪场馆数量大幅增加,冰雪旅游、冰雪培训等产业蓬勃发展。
在冬奥会期间,全国多地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冰雪活动,让更多民众近距离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滑冰和冰壶项目,一名学生兴奋地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冬奥会,现在自己能参与其中,感觉特别酷!”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中国在推广冰雪运动方面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通过举办冬奥会,为全球冰雪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是一届成功的赛事,更是一次推动体育与文化交融的盛会。”
科技与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本届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多项科技创新和环保举措成为亮点,所有竞赛场馆均采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部分场馆利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开幕式上使用的火炬燃料为氢能,实现了零排放。
冬奥会还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智能化服务,在延庆赛区,无人驾驶汽车为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提供接驳服务;在“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确保了赛事的安全进行。
闭幕式圆满落幕,奥林匹克精神永存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鸟巢”举行,伴随着《雪花》的旋律,各国运动员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场冰雪盛会的成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让我们深感钦佩。”
闭幕式上,北京市市长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下一届主办城市意大利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的代表,2026年,冬奥会将再次回到欧洲,继续书写冰雪运动的新篇章。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文化自信,也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开幕式主题曲《一起向未来》所唱:“我们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明天。”冬奥会的圣火虽已熄灭,但冰雪运动的激情与奥林匹克精神将永远延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