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昨晚结束的CBA常规赛中,青岛国信水产队年轻中锋杨瀚森再次交出亮眼数据,帮助球队主场取胜,这位18岁小将本赛季的迅猛成长,吸引了无数球迷的目光,更让远在家乡的父母倍感欣慰,赛后,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杨瀚森的母亲王女士,这位朴实的中年妇女道出了天下父母共同的心声:“成绩固然重要,但我最希望的是儿子健健康康,远离伤病,未来能为国家争光。”
杨瀚森出生于山东淄博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亲是当地工厂的技术员,母亲则在一家超市工作,小时候的杨瀚森并不出众,直到12岁那年,身高突然窜到1米85,引起了业余体校篮球教练的注意。
“那时候根本没想过孩子会走专业篮球道路,”王女士回忆道,“我们就是普通家庭,只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杨瀚森对篮球展现出惊人天赋和浓厚兴趣,在教练多次家访劝说下,父母最终同意让他B体育 - BSPORT - B体育官网接受专业训练。
2007年出生的杨瀚森,13岁进入淄博体校,15岁被青岛男篮青年队相中,离家前往青岛接受更为系统的训练,这对于从未长时间离开过父母的少年来说,是个巨大挑战。
“记得他刚去青岛的时候,几乎天天晚上都会偷偷哭鼻子,”王女士眼中泛起泪光,“我和他爸心里也不好受,但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每次通电话都鼓励他坚持到底,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全力以赴。”
随着杨瀚森在青年联赛中崭露头角,他逐渐进入国家队视野,2022年,15岁的杨瀚森入选U16国青队,随后在国际赛场上一鸣惊人,今年夏季,他正式升入青岛一队,开启CBA职业生涯。
聚光灯下的荣耀背后,是无数不为人知的付出和风险,职业体育的高强度训练和激烈对抗,让每位运动员都面临伤病威胁,作为母亲,王女士最担心的莫过于此。
“每次看电视直播,我心里都揪着,”王女士坦言,“看到他倒地的那一刻,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比分落后可以追,比赛输了可以再来,但健康一旦受损,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几乎每天都会与儿子通电话,除了篮球训练,聊得最多的就是身体健康。“我总是叮嘱他要注意休息,科学训练,不要勉强自己,训练后一定要做好恢复,吃饭要按时,营养要均衡。”
这种关心源于两年前的一次经历,当时杨瀚森在训练中脚踝严重扭伤,需要休战两个月,王女士得知后立即请假前往青岛,在医院陪伴儿子整整一周。“那段时间我看他疼得睡不着觉,心里特别难受,从那时起,我就更加坚定:无论未来成就如何,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虽然担心儿子的身体健康,但王女士同样为杨瀚森可能代表国家出战的机会感到自豪。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为国家争光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王女士说,“我和他爸从小就教育瀚森,要有家国情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能穿上国家队战袍,在国际赛场上为国家争光,那将是我们全家最大的骄傲。”
她强调这种期望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之上的。“我们不给他太大压力,不会要求他必须达到什么高度,只要他尽力而为,保持健康,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们都是满意的。”
有媒体报道杨瀚森可能入选新一期国家集训队,备战明年亚洲赛事,对此,王女士表示:“我们尊重教练组的决定,如果入选,那是肯定和信任;如果暂时没入选,说明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
青岛国信篮球俱乐部对于年轻球员的保护和培养有着系统规划,俱乐部负责人介绍,针对杨瀚森这样的年轻球员,他们制定了专门的成长计划,包括技术训练、体能储备、伤病预防和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
“我们完全理解家长们的担心,”俱乐部总经理张先生表示,“对于杨瀚森这样的希望之星,我们采取的是长期培养策略,不会为短期成绩透支他的未来,我们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体能教练,全程监控他的身体状况,确保训练和比赛的科学性。”
本赛季,俱乐部对杨瀚森的上场时间实行严格管理,即便在关键比赛中也不会过度使用,还为他配备了专门的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保证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
篮球评论员张卫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杨瀚森代表了中国篮球内线的未来希望。“这孩子有身高,有技术,还有不错的篮球智商,难得的是他打球很动脑子,不是单纯依靠身体条件。”
但同时,张指导也强调了对年轻球员保护的重要性:“中国篮球过去有过不少教训,一些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因为使用不当或伤病原因过早陨落,对于杨瀚森这样的好苗子,我们需要有耐心,允许他循序渐进地成长,不能拔苗助长。”
中国男篮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需要新鲜血液补充,像杨瀚森这样的年轻球员被寄予厚望,但如何平衡即战力和未来发展,成为教练组和管理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职业体育的世界里,家人的支持往往是运动员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对于杨瀚森而言,父母的关心和理解是他能够心无旁骛追逐梦想的保障。
虽然不能经常回家,但杨瀚森每天都会通过视频与父母联系,分享训练和生活中的点滴,王女士笑着说:“有时候我觉得他还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会跟我们撒娇,说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了,这时候我就会做好真空寄过去,或者趁休假时去青岛给他做一顿。”
这种亲情的纽带,让杨瀚森在高压的职业体育环境中始终保持心理平衡,青岛队教练组也表示,家庭的支持对年轻球员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起伏和挑战。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李教授指出,职业运动员的健康与成就并不矛盾,科学训练恰恰是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
“现代体育科学已经证明,只有保持身体健康,运动员才能持续发挥高水平,延长运动寿命,”李教授说,“那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期成绩的做法早已被淘汰,我们现在更强调预防性保护,通过科学监测和个性化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对于年轻运动员,李教授特别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青少年阶段是身体发育和技术成型的关键期,这时的训练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专项化,要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为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夜幕降临,青岛国信体育中心灯火通明,杨瀚森和队友们仍在进行晚间训练,看台上,几位专程前来观看训练的球迷不愿离去,他们期待着这位年轻中锋能够健康成长,未来成为中国篮球的栋梁。
而在千里之外的淄博家中,王女士刚刚结束与儿子的视频通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追梦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有健康作基础,有家人的支持作后盾,儿子定能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无数个像杨瀚森这样的年轻运动员,承载着个人梦想与国家荣誉,正在中国体育的大舞台上挥洒青春,他们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无私付出与默默支持,当我们为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欢呼时,不应忘记这些运动员及其家人所做的牺牲与贡献。
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既需要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也需要科学训练体系的保障,更需要这种充满温情的家庭支持,只有在健康、科学和关爱的基础上,中国体育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在国际赛场上绽放光彩,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
评论